1、毛竹脚手架精挑细选优质的脚手架材料
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去,老周就带着徒弟们开始验收刚送达的毛竹。"这根不行,竹节间距太密",老周敲着一根竹子说:"听声音就知道密度不够。"他要求每根竹子都要满足三个标准:生长年限4年以上,直径不小于7厘米,弯曲度小于5度。供应商老陈笑着说:"周师傅,您这标准比选女婿还严啊!"
搬运毛竹脚手架材料时,工人们发明了"软肩抬法":在肩膀和竹竿之间垫上厚厚的棉布,既省力又防滑。老周特意嘱咐:"经过菜地时要抬高脚步,别踩到老乡的青菜。"竹材堆放也很有讲究,底层用砖块垫高30厘米防潮,顶部盖上防水布,四周还要留出通风道,防止霉变。
2、搭设脚手架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
脚手架搭建现场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。老周负责指挥,两个徒弟一组配合操作。"15号铁丝要十字捆扎,绕三圈半再回扣",老周一边示范一边讲解:"这个搭设毛竹脚手架的力道要掌握好,太紧会勒伤竹皮,太松又固定不住。"只见铁丝在他手中灵活地缠绕,最后用钳子一拧,一个结实美观的节点就完成了。
最精彩的是斜撑的安装。老周让徒弟阿强站在架子上测试稳定性,自己则在下面观察。"往左偏了2厘米",老周眯着眼睛说:"再加一根45度角的斜撑。"他亲自挑选了一根略带弧度的竹子,正好贴合建筑的曲线。完工那天突遇大风,竹架随着风力轻轻摇摆,却始终稳如泰山。路过的老农啧啧称奇:"这手艺,跟我爷爷那辈的老师傅一模一样!